首页 > 学术 > 博物院 > 详情

《博物院》2018年目录

  《博物院》2018年第1期

  专题一 博物馆,让文物活起来

  新时代,博物馆让文物活起来/龚 良

  中国博物馆理事会制度的实践与思考/罗向军

  基于提高藏品利用率开放博物馆库房的探索 /单适 黄洋

  历史文化类展览中“物”的阐释与“人”的沟通/杜永梅

  博物馆借力媒体平台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郑 奕

  从传播学角度浅议“让文物活起来”——以故宫博物院为例/段 颖

  从名人·名作·名物中走进文化名人纪念馆——从郭沫若纪念馆说起/张 勇

  专题二 博物馆文创

  国家一级博物馆商标注册情况初步分析/陈淑卿

  市场竞争环境下西方博物馆的应对策略及其启示/史 瑶

  立足地方,开发特色文创——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为例/吴伟峰

  试论中小博物馆现阶段文创工作/林冠男

  论苏州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发展与蜕变/蒋 菡

  专题三 数字化与智慧博物馆

  试论智慧文博时代的文化传播力创新/ 潘力 唐子晴 陈常松

  博物馆藏品数字化标准发展及应用现状研究/刘 芳

  四维云网控制技术在展览景观制作中的应用/牟建忠

  专题四 博物馆教育

  活化文物点化人——试论馆校合作对文物和青少年的双促性/陆澳波

  从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的实践看馆校共建的有效模式 /王英翔 张璐 沈欣宁

  思维导图视角下的博物馆教育理念和实践创新再探讨——以首都博物馆“读城”项目为例/杨丹丹

  《博物院》2018年第2期

  专题 沉船与海上丝绸之路

  那些凝固的“时间胶囊”——沉船承载着的人类历史/宋建忠

  华光礁一号沉船与宋代南海贸易/孟原召

  “南海Ⅰ号”南宋沉船若干问题考辨/杨 睿

  绥中三道岗沉船与元代海上贸易/孙 键

  “南澳Ⅰ号”:位置、内涵与时代/丁见祥

  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邓启江 王霁

  理论研究

  新城隍庙: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地方博物馆的兴起/吴昌稳

  中国近代早期博物馆史研究三题/李 飞

  激活博物馆藏品——从博物馆工作流的视角/许捷 胡凯云 毛若寒 王妍 蒋凡

  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现行标准的对比分析/吕军 马苗 郝静

  岭南地区博物馆藏品虫害调查报告/丁 宁

  博物馆实践

  论博物馆讲解与中国古诗词的相互融合——以桂林博物馆陈列明代梅瓶讲解为例/龙文勤

  博物馆临时展览的宣传推广刍议——以“古埃及:法老与神的世界”展为例/胡 程

  现代科技与传统技艺结合的金属文物保护修复研究——以故宫博物院藏辽代金属面具为例/曲亮 高飞 刘建宇 何林 雷勇 税午阳

  文物保护与修复理念的沿革及对当今文物修复技艺的影响——《晚清八言联》修复实例/李 涛

  《博物院》2018年第3期

  专题 百年天博

  阐明文化,发扬国光——天津博物馆早期历史回眸/陈卓

  天津博物馆早期董事会制度初探/郭辉

  天津广智馆的创建/刘翔

  严智怡的博物馆科普教育思想与实践——从1919年天津博物院的“观鲸会”谈起/侯晓慧

  卢作孚与中国早期社区博物馆实践/张文立

  艺海拾贝记/赵春贵

  理论研究

  作为合作者的艺术家——对英国博物馆公共艺术项目的探索/陆思培

  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莱斯特大学博物馆学学者访谈录/陆思培 朱末寒

  地方博物馆:使命、特征与策略/严建强 邵晨卉

  博物馆实践

  我国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少儿不宜”现象探析/张笑

  工业博物馆中工业档案双重身份问题的思考——以唐山开滦博物馆为例/吕建昌

  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战略研讨——以陕西历史博物馆获精品奖项目为例/吕军 夏千惠 何文娟

  论博物馆展览背后的专业化步伐/黄雪寅

  中外博物馆志愿者培训与管理机制探讨/卢永琇

  博物馆展览辅助展品创作和应用的原则/陆建松

  新时代发展我国博物馆事业刍议/黄春雨

  火红年代:1953-1966年安徽省博物馆的陈列/徐玲 刘秀娟

  企业博物馆“开门”办馆的实践与研究/孙志刚

  《博物院》2018年第4期

  专题 首都学与博物馆

  面向未来的可及性——关于中日韩博物馆超级连接的思考/张杰

  博物馆学术资源共享及整合——以首尔历史博物馆教育项目为例/金志娟 著 崔婷 译

  北京学研究基地与首都博物馆深度合作的基础和路径/张勃 张宝秀

  超级连接时代的博物馆展览:消除边界、共同协作——以首尔历史博物馆国际交流展“活着,也能如愿”为例/吴志英 著 崔婷 译

  读城,连接你我——首都博物馆“读城”项目发展理念刍议/王新迎

  理论研究

  美国博物馆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海伦·香农 著 伍彬 译

  知识生产者,抑或遗产守护者?——博物馆藏品的内涵及定义/宋向光

  目的感:从《新博物馆学》一书重思博物馆价值/尹凯

  近代博物馆与中国公共空间关系试析——以来华西方人所建博物馆为例/赵国香

  河南洛阳山陕会馆和潞泽会馆考辨——兼谈历史建筑博物馆的利用/杨全

  广州鲁迅纪念馆藏鲁迅致罗清桢书信手稿考略/刘丹

  康有为所藏意大利石雕的流转及其艺术特色/李宁利 魏明珠

  博物馆实践

  从筹建过程探讨博物馆真实性的建构——以宁波教育博物馆为例/毛若寒

  彰显陈列实物属性的困境与出路——以纪念类陈列为例/唐立鹏

  口述历史在博物馆展览中的角色强化/侯春燕

  沉浸在博物馆观众体验中的运用及认知效果探析/王思怡

  博物馆展览研究探析/谭小荣

  《博物院》2018年第5期

  专题 殷墟玉器研究

  殷墟玉器的发现与研究概述 /丁思聪 唐际根

  迁台殷墟玉石器述略 /钱益汇 朱雪峰

  甲骨文中的玉文化/徐义华

  妇好墓玉器的发现与研究/翟少冬

  妇好墓玉器的艺术成就/刘允东

  妇好墓出土人像及相关问题探讨/王苹

  妇好墓出土玉器中的遗玉略论/王青 张杰

  理论研究

  德育新沃土:博物馆德育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吕欣姗

  博物馆策展——在规划、开发和创新体验设计上的合作及其行动步骤/波利・麦肯纳·克雷斯等著 周婧景译

  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展示系统构造研究/王刃馀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实践与思考/滕磊

  试论《溪岸图》与《风雨归庄图》的关系/杨凯琳

  博物馆实践

  江苏邳州戴庄九女墩出土东周铜豆的修复研究/刘彦琪 孙向阳

  文化创意产业与中小型博物馆融合发展实践探索一一以廊坊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发展为例/王丽娟

  浅析RFID技术与藏品管理系统的融合之道/刘朝东

  具象与抽象的距离一一关于展览中护栏应用的三个问题/于晖

  展览中的光表达一一以“走进养心殿”展览为例/索经令 倪翀

  展评

  交错的传统与现代一一“旧裳新尚”策展记略 /吴洁 罗攀

  《博物院》2018年第6期

  专题 博物馆藏品研究

  元大都西太乙宫考——北京西城区后英房和后桃园元代遗址出土文物研究/林梅村

  试论刘家河商墓出土金臂钏/王显国

  元青花凤首扁壶探析/裴亚静

  首都博物馆藏西藏丹萨替风格铜镀金广目天王像研究/黄春和

  从楷书《燕然山铭》卷看董其昌的书法实践/李文琪

  清代青花御窑厂图圆瓷板刍议/邢鹏

  理论研究

  发展,供应,应用和需求——平衡博物馆数字技能生态系统/罗斯·帕里等 著 朱末寒 译

  太平洋战争期间史密森协会的“战时服务”/谢雨婷

  浅谈博物馆的公共空间营造——以故宫博物院为例/刘文涛

  博物馆教育资源整合的探索与思考/陈慰

  “右盐主官”印探析/孙鑫

  辛亥革命纪念馆藏1901年捐监正实收浅析/郑春林

  博物馆实践

  论故宫特展语音导览服务的创新/闫宏斌

  试论博物馆“丝绸之路”主题展览的叙事性——以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三项陈列展览奖为例/杨瑾

  以教育目标为导向做好新建科技类博物馆的展陈规划——以北京汽车博物馆为例/冯巧娟

  常州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监测与调控分析研究/韩超 丁为新 王桦

  晋祠圣母殿彩塑的无损检测/李庆玲


上一篇:《博物院》2017年目录
下一篇:2019年第一期 目录介绍

相关新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摩臣5招商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19299号-2

COPYRIGHT© 2017 Hebeimuseum ALL RIGHTS

院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东大街4号

咨询电话:(0311)966518